楚汉战争

楚汉战争指秦亡后项羽、刘邦争夺政权的战争。自汉元年(前206)初至高祖五年(前202),历时共四年余。

项羽分封

前206年十二月,项羽率众诸侯兵破函谷关,到鸿门时,已比刘邦入关迟了一个多月。他虽然没有听从范增的计谋在鸿门宴上杀了刘邦,但对楚怀王坚持「先入关中者王之」十分不满。

项羽凭藉手中掌握的四十万军队,于次年一方面阳尊怀王为义帝于郴县,而暗中密令英布、吴芮、共敖将其杀死于南迁途中;另一方面,则自立为西楚霸王,建都彭城,以霸主的身分将全国分成十八个王国,分封给诸侯、部将和降将为王。

这十八个王是:汉王刘邦、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西魏王魏豹、河南王申阳、韩王韩成、殷王司马邛、代王赵歇、常山王张耳、九江王黥布、衡山王吴芮、临江王共敖、辽东王韩广、燕王藏荼、胶东王田市、齐王田都、济北王田安。

项羽这样分封的目的,首先是建立自己的权威,以便号令天下;其次是把他的劲敌刘邦封在秦朝流放罪人的巴蜀,以降将章邯、司马欣给予钳制。

明修栈道 暗渡陈仓

刘邦无奈接受项羽所封汉王后,至巴蜀就国。他在到达秦岭时故意烧毁了部分栈道,表示已无北归之意,以懈怠项羽的猜忌。但到了汉中,即修养生息,训练士卒,用韩信为将。

韩信向刘邦建议:「争夺天下,应先攻击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和翟王董翳,因为这三人原是秦朝降将,他们原率的秦军二十余万都被项羽诈坑而死,所以秦民对他们恨之入骨;而大王除秦法,与民约法三章,秦民无不盼望大王统治关中,所以三秦可传檄而定。」刘邦欣然同意,就派兵在褒谷(今陕西勉县褒城镇北)、斜谷(今陕西眉县西南)佯修栈道,而自己就亲率大军偷偷越过陈仓(今陕西宝鸡市西),突然回袭关中。

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兵败投降;雍王章邯被围于废丘(今陕西兴平东南),不久自杀,关中完全平定。从此,刘邦以关中为基地,东向与项羽逐鹿中原。

双方在彭城展开决战,汉军大败。此后楚汉双方对峙,先后爆发了成皋之战、荥阳之战。由于项羽不善用人,政事军事又连连失策;由是刘邦军用谋略,一方面调兵遣将,包围项军,另一方面又派韩信攻齐、赵等地,令项羽腹背受敌,进退失据。

彭城之战

前205年,汉王刘邦暗渡陈仓,平定关中,留萧何经营,自率大军出关与项羽逐鹿中原,三月到达洛阳,听从新城(今河南伊川西南)三老董公的建议,为义帝发丧,遍告诸侯「愿从诸侯王击楚之杀义帝者」。常山、河南、韩、魏、殷五个诸侯王响应号召,由刘邦统率,合计兵力五十余万,向楚都彭城进发。到达外黄(今河南杞县东),彭越又将兵三万归汉,刘邦封他为魏相国,令其率部平定梁地。当时西楚霸王项羽正在全力进攻齐国,彭城空虚,所以刘邦所率的联军在四月就攻下彭城。

胜利得来太容易了,刘邦就骄傲起来,收宝货美女,日日置酒高会。项羽闻讯,留其部将驻守齐地,亲率精兵三万,星夜回军,越过胡陵(今山东鱼台东南),赶到彭城附近的萧县(今安徽萧县西北)。次日晨,与汉军在彭城灵壁东睢水上大战,汉军大败,被杀、被溺死的约二、三十余万人,「睢水为之不流」。项羽又派人到沛县把刘邦的父母妻子抓到自己的军中作为人质。当时,诸侯王见楚强汉败,复又背汉附楚。

荥阳之战

汉王刘邦在彭城大败后逃至下邑(今安徽砀山),收集散亡的士卒,于汉二年(前205年)五月驻军荥阳(今河南荥阳北)南。萧何又发关中老弱前往增援,汉军复振。刘邦筑通道以取敖仓(在成皋,为秦所建之粮仓)粟济军。这样,楚汉双方在此对峙了一年多。项羽屡次侵夺甬道,汉军乏食,刘邦向项羽求和,请割荥阳以西为汉地,项羽不同意。当时为项羽出谋划策的主要是亚父范增,陈平用计离间项、范君臣,项羽果然中计怀疑范增,范增怒而辞归,中道病死,项羽失去臂助。

汉三年(前204年)项羽围荥阳急,汉军绝食,危在旦夕。陈平先将城内二千余女子穿上军装,在晚上放出东门,楚军以为汉军,四面合击;同时,将军纪信装扮成刘邦模样,乘坐汉王车驾,驰赴楚营,声称:「食尽,汉王降。」楚军信以为真,山呼万岁,奔到城东围观。刘邦趁机率领数十骑从东门逃遁,纪信则为项羽所烧死。刘邦临逃前又令周苛、魏豹和枞公守荥阳。魏豹就是项羽分封的西魏王,后叛楚附汉。周苛与枞公商量,认为「反国之王,难与守城。」就杀了魏豹。后城破,周苛、枞公都为项羽所杀。

韩信破赵之战

前204年,韩信与张耳奉刘邦之命攻破代国后,以兵数万欲东下井陉进攻赵国。赵王歇和陈余闻讯,遂聚兵在井陉口,号称二十万。

广武君李左车向陈余献策:「韩信军锋锐不可当,但远离汉地,后勤供应不上,必士卒饥疲。井陉的道路狭窄,您只要深沟高垒勿与,给我奇兵三万人从小道前去截断汉军后路粮道,使他们前不能战,后不能退,不出十日就可将韩、张两人的头送上。」陈余以为义兵不用诈谋奇计,不予采纳。韩信闻知大喜,选二千骑兵持汉帜作为奇兵,令他们隐蔽前进,待赵军出营作战,再乘虚迅速将赵营的旗帜换成汉帜;又另派万人先行渡过绵蔓水,背水为阵。

次日天晚,韩信建大将旗鼓,向井陉口进发。赵军开营应战,未几韩信、张耳佯败,抛去旗鼓退走,赵军中计,倾巢而出,争夺汉军旗鼓,追逐韩信、张耳。韩、张率部退至水边,与背水军会合。汉军背水,殊死战斗,而此时韩信先前所派出的奇兵二千人乘机驰入赵营,拔掉赵帜换立汉帜。赵军不能胜背水的汉军,欲回赵营,而营上都已全是汉帜,大惊,以为赵王已经被汉军俘获,遂大乱遁走,赵将虽斩杀逃卒而不能禁。于是背水军与奇兵夹击,大破赵军,斩陈余于水上,擒杀赵王歇。

韩信派使者报告刘邦,立张耳为赵王。

成皋之战

汉三年(前204年)五月,汉王刘邦从荥阳围城中逃出,先至成皋(今河南荥阳东北),又西进函谷关征集兵力,出军于宛(今河南南阳)叶(今河南叶县)间,并派人说服项羽的悍将英布叛楚附汉。项羽闻讯,引兵前来,刘邦坚壁不与他交战。此时正好彭越攻下邳,大败楚军,项羽遂先引兵东击彭越。汉王乘机移军攻占成皋。项羽击退彭越后,再度引兵西向,攻破荥阳,围困成皋。刘邦从北门逃出,北渡黄河至修武(今河南获嘉东)。次日晨,自称汉王使者驰入韩信、张耳军营,收取军权,而命他们另行召募军队击齐。刘邦收得韩、张之军,声势复振,固守修武,与彭越复击破楚军,攻下梁地十余城。

四年九月,项羽反攻梁地,令大司马曹咎固守成皋,嘱咐他「若汉军来挑战,慎勿与战」。汉军果然来挑战,楚军不出,于是汉军百般辱骂,如是者五六日,曹咎怒不可遏,遂渡汜水应战。当半渡时,汉军击之,大败楚军,曹咎自杀,汉军重新占领成皋,屯军广武(今河南荥阳东北),控制敖仓,取得军粮。项羽闻成皋失守,不得已改变原来作战计划,引军复来。

从此,楚汉大军对垒于广武。就军力而言,楚强汉弱;但就整个形势而言,恰恰相反。汉军兵源粮秣自关中顺黄河而下源源接济;楚军的后勤补给线却为彭越所绝断。项羽希望速战速决,刘邦则是固垒自守。

广武相持数月,楚军粮食不断,韩信又从齐攻击楚国,项羽惧怕,于十二月与刘邦议和订约,以鸿沟(在今荥阳东南)为界,其西属汉,其东属楚,并归还刘邦的父母妻子。

汉王请羹

公元前203年,刘邦与项羽在荥阳、成皋一带对峙。刘邦屯军广武,取敖仓的粮食。与此同时,彭越于梁地数反,绝楚军粮食,形势对楚军不利。项羽为使刘邦撤兵,便于军中架起高台,将刘邦的父亲置于台上,并对刘邦说:「若不速退,吾烹汝父。」刘邦却说:「我与你同受怀王之命,起兵伐秦,结为兄弟。我父就是你父,如果一定要烹杀你的父亲,到时请分给我一碗肉汤。」项羽大怒,要将刘邦父亲烹杀,项伯劝道:「刘邦是个心存天下而不顾其家的人,杀了他的父亲得不到好处,反而会增加祸害。」项羽这才作罢。

汉四年,项羽向刘邦提出建议,双方约定以鸿沟为界,西为汉、东属楚。

后项羽率兵东归,刘邦却乘项羽撤兵,全力追击,背约攻楚。

垓下之围

汉四年(前203年)楚汉鸿沟划界后,项羽领兵东归,刘邦也欲西还。

这时张良、陈平对汉王说:「汉有天下大半,诸侯皆附之。楚兵疲食尽,这正是天亡楚国之时。今若勿击,真所谓『养虎遗患』。」刘邦听从。

汉五年,刘邦一面派使者联络各地诸侯王,约定共同灭楚,一面亲自率军追击项羽。

十二月,项羽败逃至垓下(今安徽灵壁东南),已兵少食尽,而被汉军及诸侯兵重重围困,夜间又闻汉军四面皆唱楚歌,以为楚地已为汉军占领,不觉泣下,左右也皆泣。

项羽于是乘黑夜率领壮士八百余人乘马突围。天明,汉军发觉,以五千骑追之。项羽渡淮时,跟随他的已只剩百余骑。至阴陵(今安徽和县北)迷道问路,被农民所骗,陷大泽中,为汉兵追及,项羽复向东逃,已只余二十八骑,自忖无法脱逃,与部下再战。最后,项羽败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乌江亭长备船岸边要送他过江。项羽笑道:「我与江东八千子弟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能生还,我有何面目见江东父老!」遂下马步战,杀汉军数百,身被十余创,自刎身亡。

楚汉战争结束,刘邦即帝位,建立西汉。

您可能还喜欢...

深读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