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树铮被刺杀20年后其子起诉冯玉祥 为何法院不受理

核心提示:1945年是徐树铮遇害20周年。徐道隣做出了一个惊人之举:辞掉行政院政务处处长职务,向重庆北碚法院及国民党中央军事委员会起诉张之江和冯玉祥,后者当时是国民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控告的罪名是杀人罪。军事委员会并未接受他的诉状,原因是,依据行凶时的刑法,杀人罪的追诉期是15年,此案已逾期。他以“抗战8年时效中断为由”提起上诉,但无论是军事委员会还是法院,均无下文。

原题:徐树铮被刺杀后,儿子曾起诉凶手冯玉祥,这场官司后来咋样了?

在中国历史上,徐树铮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有人说他是民族英雄,凭借一己之力,收复了被沙俄侵占七年之久的唐努乌梁海,让外蒙古回到祖国的怀抱。然而,也有人说他是罪人,因为处置不当,后来又让外蒙独立。最后,徐树铮没有得到善终,惨死在了冯玉祥之手。

对于民国的这起杀人案,徐树铮的儿子曾经起诉冯玉祥,涉嫌谋杀罪。那么,这起官司后来咋样了?

(徐树铮)

在民国时期,徐树铮是非常有才气的一个人,幼时便机敏过人,3岁识字,7岁能诗,13岁中秀才,17岁补廪生,是段祺瑞的心腹谋士。徐树铮功绩很大,他曾在辛亥革命、洪宪帝制、张勋复辟时辅佐段祺瑞“三造共和” 。他还成立安福俱乐部,操纵国会选举,活跃于民初政治舞台。他以武力为后盾,于1919年11月迫使外蒙古无条件撤销自治,回归中国中央政府的直接管辖之下,并以西北筹边使身份坐镇外蒙,加以经营。

然而,徐树铮没有得到善终。这起谋杀案的诱因,和陆建章有关。

在民国内部派系中,陆建章算是元老级人物。他在1895年就跟随袁世凯训练新建陆军,后来官至袁世凯总统府警卫军参谋官、右路备补军统领。

陆建章有一个外号,叫做“陆屠伯”,因为他在任期间,大肆屠杀革命党人、进步人士及广大群众。他杀人有个特点,先是请对方来喝酒,嘘寒问暖,待酒席散尽后,他就在背后开黑枪。所以,民国时期,一旦陆建章要请客吃饭,被请人是非常害怕的,担心是否会遭遇黑枪。

(冯玉祥)

徐树铮和陆建章的矛盾主要有两条。第一个,袁世凯时期,陆建章是袁世凯的北京军政执法处处长,而徐树铮是袁世凯的陆军部次长。袁世凯很不喜欢徐树铮,徐树铮认为陆建章从中作梗,说了自己的坏话。第二个,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内部争斗,而徐树铮属于段祺瑞的皖系军阀中的代表人物,但是陆建章却暗中支持直系军阀,打算对付皖系。

1918年6月13日,陆建章由上海到了天津, 徐树铮写信请他到驻津奉军司令部一谈。陆建章自恃为现任将军又是北洋派的老前辈,绝不怀疑会有人下他的毒手。他如约而往,徐树铮殷勤地请他到花园密室中谈话。酒酣之后,徐树铮背后开黑枪,用陆建章的杀人方式,徐树铮杀掉了陆建章。

陆建章死后,引起一个人的不满,这个人就是冯玉祥。冯玉祥与陆建章有密切关系,冯在第六镇时,陆任协统,对冯多加奖赏和提拔。陆建章很欣赏冯的为人和才气,便让自己的外甥女与冯婚配为妻。

陆建章死后,冯玉祥就想着要为陆建章报仇,干掉徐树铮。

(徐树铮)

1925年12月29日,徐树铮在北京事毕。段祺瑞听到风声,说陆建章儿子陆承武要刺杀徐树铮,便在当晚派专车送他回天津。当时的警卫司令部鹿钟麟把这一消息告诉了陆建章的儿子陆承武。

陆承武带人赶赴车站,见徐树铮的警卫很多,没敢动手便回来了。气得鹿钟麟对部下说:“陆承武这小子带这么多人,连这么点事也办不到,真是癫狗扶不上墙。”随即打电话告诉在张家口等候消息的冯玉祥。

冯玉祥对徐树铮是满腔仇恨,哪能就此放虎归山,便在电话中指示:“处理徐树铮的办法,就是逮捕就地枪决!” 随后,鹿钟麟便打电话给驻扎在廊坊的张之江传达冯玉祥的命令。张之江即派参谋张率卫队前往车站守候。

12月30日凌晨时分,专车徐徐停在了廊坊车站。张登上专车, 一群士兵便上前将徐树铮架起就走,走到空旷处时, 一脚将他踢倒,连开两枪,结束了他46岁的生命。

后来,鹿钟麟让陆承武赶到廊坊。 第二天一早,北京、天津各报馆都接到陆承武从廊坊发来的通电:“先君建章公,曾以微嫌,竟遭徐贼惨害,承武饱泣吞声于兹七载,本月二十九日,遇徐贼于廊坊,手加诛戮,以雪国人之公愤,藉报杀父之深仇……”对于这等大消息,各报随即发了号外。

(徐树铮墓)

徐树铮有一妻四妾,子女十人,其中两人早夭,徐道隣是其三子,最为徐树铮疼爱。徐道隣1924年曾随父赴欧美考察,并留德读书。次年父死时,道隣仅19岁,回国奔丧后返德继续学业,几年后以《宪法的变迁》一文获得柏林大学法学博士学位。

1932年,徐道隣回国后走了仕途,先是供职于国防设计委员会,做蒋介石的秘书和蒋经国的家庭教师。蒋介石之所以延揽徐道隣入幕,是因为徐树铮与蒋有旧。蒋介石尚未显达时,与徐树铮见过面,徐当时就对人说过,将来真正能帮助孙中山成功的恐怕是蒋介石。后来,蒋曾一度与孙赌气,擅回宁波老家,徐即写信给孙,劝其切不可放蒋走,同时函蒋万勿离孙。

徐道隣给蒋介石做秘书的时间不长, 1938年,他就赴意大利使馆任代办去了。中意断交后,徐道隣回国,被考试院院长戴季陶相中,礼聘其担任考试院铨叙部甄核司司长。 后来,他转任行政院政务处处长,直至1945年。

军事委员会并未接受他的诉状,原因是,依据行凶时的刑法,杀人罪的追诉期是15年,此案已逾期。他以“抗战8年时效中断为由”提起上诉,但无论是军事委员会还是法院,均无下文。

对此,他也只有感叹:“含冤20年,既未能手刃父仇,也未能使犯人正法,终不免抱恨终天”。

这起官司也就画上了句话。

【参考资料:《徐树铮的背影》、《迟到二十年的复仇之诉》、《北洋政府时期的蒙古地区历史资料》】

(每日汉字)

深读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