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代 美国驻新疆乌鲁木齐领事馆的那帮间谍的所做所为
一、驻迪化领事馆的设立
新疆作为我国的内陆地区,美国人一开始并没有什么兴趣,一直只有少量传教士在新疆活动。到1940年,最后一批传教士离开新疆之后,整个新疆一个美国人都没有了。
但是因为日军占领缅甸,中国失去了滇缅公路,急需一条新的国际通道运输外援物资,因此国民政府提议可以经伊朗、里海通过新疆迪化(即乌鲁木齐)来开辟新的通道。
这个提议立即引起了美国的兴趣。一方面这是反法西斯战争的需要,另一方面美国立即意识到这有利于为美国谋求在中亚的战略利益。
盛世才
而蒋介石当时也有自己的算盘,他认为新疆的盛世才并不服从于自己,而是和苏联走得很近,自己对新疆又鞭长莫及,没有能力控制。他想利用美国人和英国人之手,以抗衡苏联。因此蒋介石屡次请求英美,邀请他们在迪化开设领事馆。这是蒋介石在国家战略上又一个愚蠢之举,英国早就对新疆窥视已久,当年左宗棠西征,明里暗里和英国交锋多次。美国人当时看起来人畜无害,但通过利用新疆渗透中亚的目的,也是如司马昭之心。
在蒋介石的邀请下,美国人自然大喜。于是,1943年4月19日,美国驻迪化领事馆正式成立,地址就在现在的乌鲁木齐胜利路和平巷1号。首任领事是柯乐博,当时全部工作人员也就他一个。
二、美国驻迪化领事馆早期的工作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还在进行时,美国驻迪化领事馆还是做了一些有益于中国的工作的。这是因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大局势,由客观情况来决定的。
领事馆设立的初衷之一,是开辟途径新疆的国际支援通道。这一点,美国驻迪化领事馆做了自己该做的事。美国驻迪化领事馆成立后不久,在柯乐博的积极运作下,就有相当数量的美国援助物资从印度出发,途径新疆,再运至内地。主要是汽车轮胎、零件,军用布匹、呢料,医疗器械、药品等。第二任领事史密斯还在1944年3月爆发的中蒙军事冲突中,拿到了苏联方面对该事件的情报资料,对防止苏联向新疆和外蒙古的渗透,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是还是需要注意,美国驻迪化领事馆,名义上是外交人员,其实全部都是间谍。他们在当时的主要任务是把新疆变成反苏反共的桥头堡。因此,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情况发生了变化。美国情报人员开始以记者、牧师、旅游等名义,大量涌入新疆。而美国驻迪化领事馆正是这些间谍在新疆的据点。不过这时,美国在新疆的间谍活动主要还是针对苏联。主要任务是:收集苏联原子弹研制情况,这是最重要的任务。重点特别在苏联对铀矿的开采,以及美国自己的新疆铀矿的勘察上。另一个重点任务是:收集新疆的政治、经济、文化情报,极力扩大美国对新疆的影响,主要手段是对新疆的文化渗透。
不过到了1948年,情况再次发生急剧变化,苏联不再是美国驻迪化领事馆的工作重点了。
三、伪善的司徒雷登
司徒雷登
1948年,解放军在各个战场取得节节胜利,美国对此忧心忡忡。这时的杜鲁门已经抛弃了蒋介石,试图在中国支持所谓“区域性政府”。这一思路是时任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提出来的。蒋军节节败退之时,司徒雷登却认为解放军并不能彻底击败蒋军,南北分裂将是必然,甚至可能回到民国初期那种军阀混战的局面,美国必须对此做出准备。因此美国应该让中国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扶植“区域性政府”,以对抗中共和解放军,保持美国在中国的影响力。美国国务院采纳了司徒雷登的意见。
美国军方同意司徒雷登的观点,但是美国军方同时指出中国边疆地区存在着相当的分离主义势力,应该对这些势力加以利用,绝不能让他们被苏联所控制。对美国军方的观点,美国国务院也表示了赞成。
于是,美国时任总统杜鲁门同意对西藏、新疆、甘肃、青海、内蒙古等地区进行“布线”,以拉拢当地势力。
不过,在新疆这边,美国拉拢的重点却是势力范围在青海、甘肃、宁夏的马家军。这是怎么回事呢?
马鸿逵
1948年,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利用马家军首领之一的马鸿逵到南京开会之机,秘密邀请马鸿逵私下密谈。除了马鸿逵之外,司徒雷登和马步芳、马步青、马继援,甚至马步芳手下骑5军军长马呈祥都取得了联系。司徒雷登随即向华盛顿报告,这些人可以信任,并应该对马家军进行具体的直接军事援助。
在司徒雷登拉拢马家军的同时,美国驻迪化领事馆领事包懋勋用2个月的时间跑遍了新疆,会见了所有的军政长官和民族首领,最终包懋勋形成了给美国国务院的报告,指出美国可以在中国西部边疆省份大有作为,如能积极施以援手,必能阻止解放军的进入。
陈纳德
华盛顿认同了司徒雷登和包懋勋的意见,但杜鲁门犹豫反复,只有马步芳真正得到了美国的军事援助,这是由陈纳德奉命执行的。
四、让马步芳独立建国
解放军的三大战役胜利结束后,杜鲁门方如梦初醒,意识到实际布局工作推进不快。从此美国开始加快布局。新的对华军事援助方案被火速提交国会进行审查。该方案指出:新的军事援助既不给蒋介石,也不给李宗仁,重点将是“非汉族”,特别是哈萨克族、回族、内蒙和西藏。内蒙古方面,美国人拉拢的就是著名的“德王”,由贝赛克负责,本文不再赘述。
马步芳
而中国西部,美国选择的人是马步芳。陈纳德在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在密会马步芳后,陈纳德返回美国,极力建议加大对马步芳的扶植力度,因为陈纳德坚信,只有马步芳有能力阻止解放军解放西部。
华盛顿在同意陈纳德建议的同时,做了多手准备。一是极力游说马步芳退往新疆,与其他势力结合在一起,直接独立建国,把新疆分裂出去。负责这项工作的自然是美国驻迪化领事包懋勋。1949年8月,美国驻迪化领事馆召集相关会议,制定出了所谓的“独立建国”行动预案。
但马步芳对此犹豫不决,而毛主席识破了美国的阴谋,命令彭德怀率第一野战军火速进军,消灭马步芳,破坏美国图谋。在上一篇文章美国设下两个阴谋,毛主席却一眼看破:先灭掉马家军,即可破解 已经专门讲了这个问题,本文不再赘述。马步芳自以为能与解放军一战,遂集结主力部队于兰州。结果兰州战役,马步芳的主力部队被彭德怀一巴掌拍碎,断送了美国人的美梦。马步芳是个聪明人,知道凭自己此时的实力去了新疆后也无法立足,索性不去新疆了,直接坐飞机出逃。包懋勋赶上马步芳飞机,一起逃了出去。
五、马克南的最后行动
包懋勋的出逃并没有让美国在新疆的活动停下来,副领事马克南还承担着其他的任务。包懋勋主攻马步芳,而马克南负责煽动新疆各个割据势力。马克南表面是副领事,实际是美国中情局的间谍,受时任中情局局长希伦克特少将直接领导。2000年,美国中情局终于承认马克南的身份,向其家属发放了抚恤金。
马克南
包懋勋和马克南虽然是正副领事,但两人并不是一条线的。包懋勋在中国传教期间就成为了美国国务院下面的间谍;而马克南属于军方,此人原本是一个陆军中校,是个语言天才,会说西班牙语、法语、德语、俄语和汉语。二战期间,马克南又为美国空军服务,长期在迪化活动。二战结束后,马克南被中情局招募,留在新疆从事军事间谍工作,对苏情报其实是由他主要负责。
美国驻迪化领事馆工作重心转移后,马克南的任务就改成联络新疆各地的割据势力。第一个对象就是马克南早就打过交道的哈萨克割据势力乌斯满。乌斯满一心就想当草头王,和马克南成了莫逆之交。包懋勋逃离后,在新疆的活动就由美国军方主持,另一个中情局间谍,即负责煽动德王的贝赛克赶到新疆与马克南会合。美国在新疆“独立建国”的企图因为彭德怀的迅速出击而破灭,迫使美国决定关闭驻迪化领事馆。但在撤离前,华盛顿指示马克南和贝赛克把新疆局势搞得越乱越好。
陶峙岳
1949年9月25日、26日,新疆的陶峙岳、包尔汉等人通电起义。9月28日,心急如焚的马克南立即关闭领事馆,和贝赛克带领手下开始在全新疆乱窜,连续与乌斯满、尧乐博斯、贾尼木汗、牙巴孜汗、哈力别克、胡赛因台吉以及青海马家军骑5军余部等势力会面,鼓动他们发起叛乱,独立建国,分裂割据,把汉人赶出新疆。
11月6日,王震率部进抵新疆,新疆和平解放。而暗流之下,马克南等人亦在加紧筹备,1949年11月,见被煽动的乌斯满等人已经筹备完毕,马克南向乌斯满索要14匹马,立即向西藏方向出逃,准备经西藏逃往印度。马克南出逃后不久,乌斯满、贾尼木汗、牙巴孜汗等人纷纷发起叛乱。叛军袭击了乾德、阜康、奇台、孚远,血洗了九运街,四处烧杀抢掠、围攻城镇,杀害解放军和当地群众。同时马家军骑5军20团在昌吉叛乱,骑7师特务营在阜康叛乱,这些叛军杀死解放军派来的政工人员后逃往山区。哈密专员尧乐博斯逃出哈密,随即指挥手下向哈密东北之沁城、小堡、口门子、伊吾等地发动叛乱。解放军第16师副师长罗少伟都遭到叛军伏击杀害。
乌斯满被抓获
必须承认,从间谍的角度来说,马克南是相当有能力,并且是成功的。
但是马克南个人虽然成功,却死于美国情报系统的混乱。1949年11月中旬,马克南的3个白俄手下向解放军投降,我方这才知道马克南正在奉命煽动分裂活动。但马克南早已出逃,一时无法抓捕。不过在马克南出逃途中,美国国务院和军方却发生了矛盾。马克南早在出逃前就把自己的行踪向中情局做了报告,美国军方随即告知美国国务院,要求外交部门应立即通知拉萨,为马克南出逃提供方便。然而美国国务院到了1950年4月才通知驻印度大使馆,责成他们负责。等到拉萨获知这一消息,派人前往藏北时,从柴达木盆地出发的马克南一行已经进入藏北,在雪噶洪朗被藏军开枪打死。藏军称这是“不明身份人员越境遭遇枪击”,一般都认为是藏军士兵试图抢劫,最后杀人灭口。
中情局纪念墙
马克南也因此成为中情局殉职第一人,中情局殉职人员有一面大理石纪念墙,一颗星代表一个殉职人员,马克南正是墙上的第一颗星。
六、结语
多年来,受美国资助的团体和个人,在中国网络不遗余力开展宣传攻势。司徒雷登和陈纳德正是被他们包装的“中国的好朋友”。实际上,自司徒雷登提出美国应该利用中国四分五裂的局面后,在美国国务院和美国军方的共同修订下,在我国边疆地区扶植分离势力,以达到分裂中国的目的,一直是美国的基本政策。新疆正是美国情报机关工作的重点。回顾历史才能更好地借鉴历史,以展望将来。美国对我西部边疆地区的这些秘密活动,虽然都被我挫败,但造成的影响,至今值得深思。
作者简介:王正兴,新华社瞭望智库特约军事观察员,原解放军某野战部队军官,曾在步兵分队、司令部、后勤部等单位任职,致力于战史学和战术学研究,对军队战术及非战争行动有个人独到的理解。其著作《这才是战争》于2014年5月、6月,凤凰卫视“开卷八分钟”栏目分两期推荐。他的公众号名亦为“这才是战争”,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