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庙号的含义

庙号源自商朝,商朝的始祖王亥,庙号就是『高祖』,而伐夏成功,建立了商朝的汤,庙号是 『太祖』。而中兴大商的武丁,庙号为『高宗』。

中国皇帝庙号、谥号

在商朝,只有著名的,做了重大贡献的君王才会有庙号,也是对他们生前功业的肯定。

所谓庙号,就是在君王世代供奉的太庙里面吃冷猪肉,享受祭祀时候的称呼。商朝只有『太高中世』+『祖宗』这总共八种庙号的选择。

而到了周朝,不兴庙号,取而代之的,给每个去世的天子上谥号,作为对其一生功过的总结,谥号每个君主都有。

比如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周康王和周幽王等等,其中的『文武成康』都是非常好的谥号,而『厉幽丑』都是不好的谥号。

庙号的含义

惠帝——柔质慈民曰惠

文帝——慈惠爱民曰文

景帝——布义行刚曰景

武帝——威强睿德曰武

昭帝——圣闻周达曰昭

宣帝——圣善周闻曰宣

元帝——行义悦民曰元

成帝——安民立政曰成

哀帝——恭仁短折曰哀

平帝——布纲治纪曰平

光武帝——能绍前业曰光,克定祸乱曰武

明帝——照临四方曰明

章帝——温克令仪曰章

和帝——不刚不柔曰和

殇帝——短折不成曰殇

安帝——宽容和平曰安

顺帝——慈和篃服曰顺

冲帝——幼少在位曰冲

质帝——忠正无邪曰质

桓帝——克敌服远曰桓

灵帝——乱而不损曰灵

献帝——聪明睿智曰献

您可能还喜欢...

深读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