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军损失惨重金日成要求再战 毛主席: 要打你们去
1950年,数十万志愿军在彭德怀元帅带领下跨过鸭绿江,进行了新的一场出境作战。
有人说,抗美援朝打得没意义,打得太辛苦。这种人实在是鼠目寸光。以当时中国的局势来说,入朝作战好处极大,不入朝作战坏处极大!
当时的中国,80%的工业都集中在东北。中国工农业产值前十的城市,北方城市独占7个,分别是北京、天津、大连、青岛、哈尔滨、长春和沈阳。为了保住这些这些共和国经济栋梁,也不得不与朝鲜作战。
当然,更重要的一点是,中国的战略安全中,朝鲜始终都是最重要的一环。
中国的地形地貌比较特殊。北方是大规模的沙漠和戈壁,西方又有沙漠又有高原,西南横断山脉与中南半岛沟通相当复杂。东南沿海,没有一个直接与大陆沟通的半岛作为基地。也就是说,美国想要与中国为敌,不可能在中国周边建立一个根据地。唯一的突破口,仅仅在朝鲜。
历史早就证明了,朝鲜地位非常重要,不能抛弃。
唐朝初年,日本崛起,就在朝鲜发动战争,勾结百济和高句丽两个二五仔,打击唐朝的盟友新罗。唐高宗、武则天这一对夫妻,派出大军和日本作战,最终白门江一战,日本彻底被打服气了,从此开始了大化改新,仿效中国制度建立起自己的国家。
明朝中后期,日本完成国内统一,丰臣秀吉带着大兵进入朝鲜,试图以朝鲜为基地占领中国。结果万历皇帝果断出兵,明朝精锐在朝鲜战场上骑马砍杀,经常以一敌十,打得日本兵溃不成军。最终,日本只能继续闭关锁国,放弃了对朝鲜和明朝的野心。
清朝末年,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崛起,又开始野心复萌,试图在朝鲜扶持一个亲日政府,结果日本间谍短时间被袁世凯的人消灭,甚至袁世凯还差点把朝鲜变成中国的一个省。当然,这也给后来日本发动甲午战争彻底打败清朝独占朝鲜埋下了伏笔。甲午战争后,日本通过占领朝鲜,不断蚕食中国东北的地盘。九一八事变爆发,让中国人经历了苦难的征程。
所以,在1950年那种局势下,中国如果不想重新上演甲午战争——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这一系列悲剧,就只能出兵朝鲜半岛,御敌于国门之外。
事实证明,毛主席和党中央这个决策是无比正确的。

1950年10月25日,第一次战役爆发,中美双方在互相不了解的情况下,打了一场遭遇战,最终,我军毙伤俘敌1.5万余人。第一次战役,志愿军把“联合国军”从鸭绿江边击退到清川江以南,粉碎了美军在11月23日感恩节前占领整个朝鲜的计划。而这个过程中,志愿军也付出了1万多人的伤亡代价。
打败美军,如果一次战役不够,那就再来一次!异常惨烈的第二次战役,在11月7日爆发。这场战役中,美韩军队被引诱到预定战场,然后遭遇了我军穿插包围、坚决阻击,美韩军队损失惨重,最终我军毙伤俘敌3.6万余人。志愿军通过第二次战役,解放了朝鲜北半部除襄阳外的全部地区,将战线推至“三八线”,并占领“三八线”以南瓮津半岛和延安半岛,迫使“联合国军”由进攻转入防御,从根本上扭转了朝鲜战局。
更为令人震撼的是,美军在这次战役中,伤亡达到了2.4万,可以说是伤筋动骨。甚至美军的首领第八集团军司令沃克,也在撤退中车祸而亡。同时,志愿军还缴获与击毁各种炮1000余门、汽车3000余辆、坦克与装甲车200余辆,缴获飞机6架。
当然,志愿军也付出了相当的伤亡,第二次战役总的伤亡数字是3万多。
理论上说,第二次战役后,我军就已经占领了三八线以北襄阳以外的所有土地,实际上已经被美韩军队逼退到了三八线以南,回到了战争初期的状态。
第一次战役时,美国舆论认为中国不讲武德,来骗,来偷袭兵力不足的美军,第二次战役结束后,美军才真正开始重视这个对手——这不是落后挨打的东亚病夫,这是世界上最好的战士!
第二次战役后,美国已经被打醒,但是朝鲜战场兵败如山倒,他们不得不老调重弹开始要求先停火后谈判,同时扩大征兵,加紧军工生产,增强军事力量。第八集团军司令沃克死后,职位由李奇微接替。李奇微将军上任伊始就表示,一旦实力允许,就会恢复攻势。而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则命令总司令麦克阿瑟,保存联合国军力量,进行逐次防御作战。

在战线的布置上,基本上是南韩军队在第一线,美国军队在第二线。同时美国和英国土耳其等军队,驻扎在交通线附近,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
更为令人气愤的是,原本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坚决保持“中立”的印度等国,忽然跳出来要求“先停火后谈判”,和美国穿了一条裤子。
对这种国际局势,毛主席一针见血指出,
目前美、英各国正要求我军停止于“三八线”以北,以利其整军再战。因此,我军必须越过“三八线”。如到“三八线”即停止,将给政治上以很大的不利。
美国、韩国、印度这些操作,还是逃不过毛主席的火眼金睛。毕竟,毛主席就是从国内革命战争中走出来的,对反动派的阴谋诡计有充分的估计。
1945年抗战胜利,蒋介石第一时间就邀请毛主席到重庆进行谈判,随后就签订了双十协定。结果,还没几天,双十协定就被撕毁,解放战争爆发。
事实证明,所谓的重庆谈判,从一开始就是“假和平真内战”,但是蒋介石背后站着的是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毛主席也只能顺着他们的意,去拆穿蒋介石的图谋。
1949年1月,三大战役结束,国民党在长江以北的势力基本被清除,解放军只要渡江再战,分分钟就能让国民党跪下叫爸爸。此时,国民党在美国支持下又一次要求和平谈判,李宗仁白崇禧甚至还想划江而治分裂中国。
即便是有美国阻止,中国的解放统一大业也不能停止!
三个月的谈判破裂后,解放军百万大军渡过长江,开始了解放全中国的征程。
这两次借谈判之名行备战之实,实在是做得很龌龊。尤其是第二次,李宗仁和幕后操纵的蒋介石,精心打造了长江防线,就是为了最大可能争取时间,帮助蒋介石集团及其下面的大小贪官向台湾和海外转移资产。
这一次,美国人故技重施,毛主席岂能不清楚?
于是,志愿军6个军和朝鲜人民军3个军团,奉命对美韩军队发动攻击,经过七天七夜的战斗,志愿军和人民军一起努力,歼灭了联合国军1.98万人,战线推进100公里左右,解放了汉城,三七线近在眼前,三八线被远远抛在后面。
这一切与当年金日成率15万大军南下一举把南韩军队逼退到釜山附近多么相似?在很多人看来,朝鲜战场的美军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尤其是金日成将军,认为只要一鼓作气,就能彻底打败美国军队,解放整个朝鲜半岛。
从我国解放战争的状态来看,解放军攻克一个省份,也就是十几天最多一个月。而三七线以南的朝鲜半岛,不超过10平方公里,小的可怜,还不如我国内地的一个省。
此时,志愿军应该一鼓作气彻底消灭美军,解放整个朝鲜半岛吗?
至少彭德怀元帅不这样认为。
第三次战役取得阶段性成果后,彭德怀元帅决定收兵休整,以利再战。这让朝鲜同志非常不满,他们都认为美国军队装备虽然先进,但他们都是一些少爷兵,战斗力太渣渣,在英明神武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面前,就只有抱头鼠窜的份。

这件事,如果放在别人身上,也许会发生。比如说林彪带领的第四野战军就出现了心高气傲孤军冒进,结果一场青树坪战役,损失惨重;粟裕带领的第四野战军,在攻击金门的时候孤军冒进,结果被抄了后路,登岛官兵3个团全军覆没。
在彭德怀身上,不会发生,在朝鲜战场上不会发生。
这是因为,彭德怀元帅在巨大的胜利面前,依然保持了冷静和睿智的思考。
彭德怀元帅认为,第三次战役发起时,志愿军已经相当疲惫,第三次战役打完后,志愿军更是损失惨重,十分疲惫。
证据藏在伤亡数字中。整个抗美援朝期间,我志愿军的伤亡数字,实际上和美韩军队差不多,如果算上人民军的伤亡,南北双方的交换比基本上就是一比一。这在巨大的武器火力差距之下,固然是巨大的成功,但是志愿军战士是人不是特殊材料制成的战斗机器,也需要休息,也需要总结战斗经验教训,也需要补充给养恢复体力。
当然,对彭德怀元帅这样的一线指挥官来说,最需要考虑的还是给养问题。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志愿军在朝鲜打仗和在国内打仗完全不同。解放战争中,解放军战士打到哪里,老百姓的小推车就推到哪里,一些民工千里转战,失去所有的亲人,就是为了给解放军送点饭吃。但是在朝鲜,志愿军没有这样的群众基础,志愿军几乎全部的补给物品,全部都从国内集中采购,然后通过公路铁路运送到战场上。这个过程中,兵站的维护,交通线的隐蔽和防控,都是非常重要的工作。随着志愿军南下的步伐,补给线越来越长,遭遇美军轰炸,遭遇严寒暴雪袭击中途损失越来越严重。
到了第三次战役结束时,别说吃口热饭,志愿军一口炒面一口雪的生活都已经无法保障。
当然,志愿军无法获得给养的另一个原因在于,南韩政府实行焦土政策,撤离汉城前,南韩所有的房屋、粮食遭到毁坏。汉城周边原本繁华的地带,全都成了一片焦土,志愿军别说获取粮食,就连休息的场所都没有。

当然,最最重要的是,彭德怀元帅意识到,美军在这第三次战役中并没有什么太大损失。美韩军队地面部队兵力达到了36万,前线丧失1万多的兵力,根本谈不上伤筋动骨。从这里看,彭德怀元帅意识到,美军可能正在酝酿一场反击,而反击的时机,就选在志愿军人困马乏、缺少给养的关键时刻。
所以,彭德怀经过仔细分析,与司令部全体成员进行讨论,得出了一个决定——休整两个月,等到3月份再发动新的攻势。
可是,此时的北朝鲜军队首脑表示,这样大好时机下,真是趁他病要他命的机会,为何不发动更大规模战役,消灭更多联合国军?因此,金日成和朴宪永与彭德怀当面谈话,表达了强烈的不满。他们认为志愿军应该继续作战,但是遭到了彭德怀元帅的断然拒绝。
这时候有人想问了,朝鲜人怎么如此硬气?军事行动上,到底该听金日成的还是彭德怀的?
这就要从志愿军和人民军的关系说起了。中朝两国是鲜血凝成的友谊,但是毕竟只是友谊,不是一家人。早在我国解放战争初期,东北野战军在国民党军队攻势下损失惨重,尤其是二战四平后,东北野战军部分领导提出,要求南满部队撤退到北朝鲜,暂避风头。当然,这个建议当然遭到了驳斥,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从那时起,北朝鲜就是中国解放事业的坚定支持者。
甚至,当时北朝鲜从自己的军备库中拿出了很多枪炮,武装东北野战军,给了我们雪中送炭的支持。
再往前追溯,抗日战争时期,大量的朝鲜同胞就离开朝鲜半岛与我党领导的东北抗联一起作战,不少朝鲜同志,为了中国人民的抗战事业,抛头颅撒热血,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和不朽的牺牲。
可是,这种鲜血凝成的友谊,在国家利益面前,还是要让步的。
金日成想要日后在朝鲜获得更大权利,就不可能把抗美援朝的功劳都让给志愿军,而志愿军在异国作战,总是或多或少需要人民军的帮助和配合。
而我国是人民共和国,和欧美那样的极具侵略性的帝国主义国家完全不同。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设置一个总司令,相当于南韩国家的太上皇,统一领导美国英国土耳其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军队的同时,还能够指挥南韩数十万大军。这个角度看,美韩方面实现了军事上的统一指挥,从战略配合上一点问题都没有。
比如说,第三次战役中,麦克阿瑟让南韩军配置第一线当炮灰,第二线的美军一看形势不对,直接撒丫子就跑。这种操作,放在中朝联军这里,绝对不会发生。整个抗美援朝这种,中朝两国都是在友谊的基础上配合作战,具体执行作战方针时,志愿军作为主力对美韩军进行突袭,而人民军作为配合,同时行动。
指挥权上,彭德怀是可以统一指挥的,但是,朝鲜方面依然能够对他表示不满。
毕竟,中朝两国的联合,不仅仅是历史上的友谊,更多的是现实中都属于社会主义大家庭,都有一个共同的盟主——苏联。
所以,当金日成和朴宪永在彭德怀元帅这里碰了一鼻子灰后,赶紧向“苏联老大哥”告状。本身就倾向于志愿军继续进攻的苏联驻朝鲜大使拉祖瓦耶夫,则添油加醋的向斯大林告状,并给彭德怀元帅安上了“右倾保守,按兵不动,不乘胜追击”的帽子。
站在苏联的立场上,中朝军队如果南下继续作战,至少有两个明显的好处:
1,朝鲜完成统一,进一步扩大了苏联在亚欧大陆的影响力。这意味着,美苏争霸中苏联占据了上风。
2,朝鲜一旦完成统一,苏联就能趁机在南韩地区获得不冻港,甚至设置联合舰队,进一步扩大太平洋舰队的实力。
事实上,这两条也是苏联当初支持朝鲜打内战,实现半岛统一的根本原因。
当然,站在我们21世纪的角度看,苏联在东北亚地区扩张的部署,从来没有停止过。雅尔塔体系中,苏联就获得了旅顺大连军港的驻军权,随后又通过条约与国民党政府确认,但是,中国革命成功,斯大林又不得不归还了旅顺大连。没有旅顺大连,就必须拿到釜山!这大概就是苏联一直在追求的东北亚海上地位。
苏联想要朝鲜统一,这是一个美好的愿望,但是现实来看,这愿望很难实现。
因为,美国军队和国家力量的强大,绝非金日成和他的人民军可以体会到的。
夏虫不可语冰,这就是最扎心的事实。
最终,官司打到了苏联最高统帅斯大林那里,斯大林比金日成和人民军更难看清现实,就说:“彭德怀是久经考验的统帅,今后一切听彭德怀的。”
当然,朝鲜方面也没少向中国国内抗议,甚至有人大言不惭要求撤换彭德怀。最终,毛主席经过深思熟虑,给彭德怀元帅发电报说:
中国人民志愿军撤至仁川及汉江以北休整两三个月 , 并担任仁川和汉城及 “三八线” 以北的守备。 如朝方认为不必补充休整就可前进 , 则亦可同意人民军前进击敌 , 并由朝鲜政府自己直接指挥。
毛主席的一番话,让这场争斗最终落下了帷幕。志愿军到三八线以北去了,朝鲜人民军如果想要继续南下作战,朝鲜政府自己直接指挥就可以,不用知会志愿军。
毛主席这一番话,体现了中国人民自古以来的大智慧,实际上收到了三方面的好处。
第一个好处是,表达了中国尊重朝鲜主权的意思。
中朝两国亲如兄弟,但是中国并不干涉朝鲜内政,你们要打你们打去,有什么损失或者有什么战果,都是你们自己的,与我们无关。
第二个好处是,避免了志愿军长期疲劳作战,出现大规模伤亡的情况。
志愿军的战报,毛主席每天都看,还做认真的估计和研究。虽然远在千里之外,毛主席对朝鲜战场的局势,比任何人都看得透彻。志愿军疲劳之下进行作战,必然会有很大伤亡。这很明显不符合我国的国家利益。
第三个好处是,向苏联表达了独立自主的意向。
苏联总想要把社会主义阵营的其他国家变成他的卫星国,这种操作从未停止。但是在远东地区,总是力不从心。因为,中国的解放、朝鲜的战争,苏联都无力阻止也无力干涉。毛主席给朝鲜独立自主的同时,也是表达了自己独立自主的一个姿态。这一点,斯大林自然也体会得到。
所以,当毛主席从北京发来电报时,朝鲜方面终于不提意见了,他们开始遵守彭德怀的统一指挥,全军进入休整状态。
当然,志愿军的休整,并没有持续很长时间。美韩军队在强大的空运海运能力下,很快发动了反攻。
1月8日,中朝军队转入休整,可是仅仅用了十几天时间,1月25日美韩军队就恢复元气由李奇微指挥美军第1、第9、第10军和南朝鲜军第1、第3军团共16个师又3个旅、1个空降团,计23万余人,由西至东逐步在全线发起大规模进攻。
最终志愿军休整2个月的时间,缩短到了19天。1月27日,志愿军转入防御性作战,志愿军21万,人民军7万人,且战且退,时而发动反攻吃掉美韩军队前突部分。这场艰难的防御作战,一直持续到4月21日,我军付出惨重代价后,歼灭了美韩军队共计7.8万余人,这就是第四次战役。
试想一下,如果朝鲜人民军不知深浅一意孤行,那几万军队还不是被美韩军队包饺子了。
从第三次战役后的这场争议,我们深刻体会到毛主席和彭老总在军事指挥上的强悍能力,在国际观察上的敏锐眼光。
永远缅怀伟大领袖毛主席和世界级军事家彭德怀!